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BOB半岛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新闻中心

News

分类>>

BOB半岛官方网站应对中年危机三件套:健身英语心理学

2024-12-24 08:12:39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BOB半岛官方网站应对中年危机三件套:健身英语心理学《36岁,我找不到工作了,为什么羞耻啊》发了后,好多人表达了触动和共鸣,公号文章阅读4万+,豆瓣点赞过千。

  小红书一博主说是“最近看过的最好的一篇关于中年女性失业的文章”“和看过的《失恋三十三天》有异曲同工之妙”。

  直到朋友给我转发她月嫂的评论:写尽了我们中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与酸甜苦辣。我才感觉“破圈”了。

  一广告人姐妹加了我,上来就言简意赅:马上36,北漂,十多年广告营销人,去年lead一个大项目搞得精神崩溃,放弃并转岗,目前陷入极度的自我怀疑……正在健身、看心理医生……

  “广告行业乙方这两年非常艰难,品牌预算少、要求可预测的ROI……公司卷得厉害,疯狂加班,更需要二十几岁不怕熬夜的小朋友。每天在公司楼下公园溜达一小时才能缓缓。

  今年转岗,没有客户、没有项目、没有几十人的团队……一开始欣喜若狂,实在太轻松了。现在每天疯狂焦虑。几个月没有业绩了,接下来估计就是被降薪或被裁。”

  于是在五一劳动节来临前的最后一天,这位姐妹因为“不能跟领导哭,不能老跟朋友哭,也不好让家人担忧以及输出负能量”,开始在豆瓣搜,先搜了“白云观”、又搜了志愿者,然后就刷到我这篇文章。

  上网搜了一下,北京白云观是年轻人最爱的道观之一,这里开设的太极、八段锦公益课,抢票激烈程度堪比五一期间的12306。

  怎么说呢?无论是健身,学心理学(也包括玄学或其他等),还是学英语(亦或日语、韩语),归根结底,都是中年人想要帮助自己度过低谷,疗愈身心,调整状态,积极重建的过程。

 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,我找不到工作,找不到去路,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,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,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。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:“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。跟上班下班一样,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。园子无人看管,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,园子里活跃一阵,过后便沉寂下来。”

  每个焦虑的中年人,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“地坛”,暂时容纳身体和灵魂,健身、学心理学、学英语……都是这样的容器。

  经济适用的跑步是很多人的选择。和雄心勃勃的中产“商务跑”不同,失意中年人的跑步更是一种走向自我深处的独行。

  记得以前在青海湖边看到骑行的人,在大雨中毫无表情地往前蹬,也无风雨也无晴,却让人不自觉被治愈了,就是这个感觉。

  有人失业后闷了两个月不想出门,逼着自己每天晚上去跑步,跑着跑着,就形成习惯了,即使雨天,只要下得不大也去跑,“最好再来点风,爽得起飞”。

  在奥森跑5公里,1公里的时候就觉得,怎么才1公里啊;在大转弯前爬坡的时候,告诉自己,转过弯就可以下坡了;3公里最痛苦,前不前,后不后,办法就是一个字,“熬”;到4公里会不自觉脚步变轻,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;5公里跑完,如释重负。

  当然也有很多大厂人沉迷专业健身,毕竟健身房就在楼下,可以带薪锻炼。连我这种身弱之人当年都买过10节私教课,主要是为了缓解腰酸背痛,教练自称要帮助楼里的人“站起来”,名言是“这楼里的人都站不起来”。

  我身边还真有因为健身脱胎换骨的朋友,四年减了60斤,考了美国健身教练认证,还成功把老公带成了吃水煮菜的中年男人,“爱上了食物本来的味道”。

  健身甚至改变了她的MBTI,从E(阳光话痨)人变成I(专注自我)人,能说出:“社会公认的那条向上的道路,不适合我,这种事情,于我来说,远没有拉起一个硬拉、做出一个面包带来的幸福感更多”这种话来。

  变I的核心原因是,“学会了从自己的事情中获得满足感和自我成就感,不那么需要从外人那儿索取反馈。自然而然倾诉欲就少了。”

  解决不了问题,就解决有问题的人。《被讨厌的勇气》是2022年度知乎网友讨论最多的书之一,另外两部是《活着》和《三体》。

  我被裁之前的几个月,也因为精神压力大,做了10次心理咨询,花了几千。每周的某天晚上,下了班,我会鬼鬼祟祟地约一间会议室,假装开会,实则从事神秘活动。

  咨询师比较年轻,收费也比较低,笑起来有虎牙,但咨询的时候一般都板着脸,保持严肃专业的形象。她正在学习沟通分析(TA)心理学,“父母状态”“状态”“儿童状态”,我在《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这本书里了解过。

  通过观察,我的“自由儿童”状态分数极低,面对“控制型父母”状态的人,会退缩成“顺从”的儿童。

  我很怕她的灵魂三问:“你的感觉是什么?”“你想要什么?”“你需要我做什么来帮助你?”我每次都支支吾吾,仿佛在考试。我常常想不起来自己的感觉,就算讲述自己的事情BOB半岛官网,也像一个局外人在讲别人的故事。

  后来我们一起发掘了我的一个深层“问题”,那就是对需求和感受的过度压抑让我失去了“本能”的反应,这也是我把个人公号改名“本能生活实验室”的原因。

  情绪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机制,愤怒是提醒你应该进入“战斗模式”保护自己了,恐惧是对潜在危险的警惕,焦虑是提醒你对未知风险做好准备,悲伤则帮助人接受失去和失败。

  前两天,在小区的沙坑里,一七八岁男孩照准我娃堆的“火山”踩过去,我“条件反射”地大喊:“干嘛踩别人的火山?”男孩愣了一下,他爸爸也开始小声批评他。原来发火是这个感觉。

  某天晚上受邀去朋友家画画做手工,在温馨艺术范儿的房间里,听着几个女生轻声嬉笑、闲聊八卦,我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,并做出了一个极丑的小人。

  回到家里,家人都已入睡。我坐在餐厅的椅子上,感觉非常难过。为什么自己已经无法感受到轻松和快乐了呢?

  仿佛卡夫卡“套子里的人”,我常常感到疲惫,从公司里走到家里,再从家里走到公司的路上,就好像走在密不透风的管道里。

  接触的第一位心理咨询师是中科院背景的中年女性,属于“精神分析”流派,她建议我换个环境,我说“我需要这份工作”。她说:“但是对自己好,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很重要啊”,我一下子就绷不住哭了。

  几年前第一次主动不上班的时候,我买过一堆日语书,誓要多少天攻破N1,至今还停留在五十音图和基本对话。这次被裁员,又下单了一堆备考资料,一开始定下了激进的目标——冲7.5,奔8,但一直没敢报名。倒是结结实实背了两三个月单词,背,什么都不想,就是背。

  学英语的过程本身也要追求性价比,动辄一两万的英语课不适合我们中年人,免费的B站、单词APP、Chatgpt更香。

  说到免费,我有一个朋友,在2018年第一次失业的时候,想借大段的时间学点什么,在知乎上刷到驻华韩国文化院可以免费学韩语,本着“反正是免费的,不学白不学”的想法去上课了,结果一直坚持到现在。上班后,还会每天中午抽出一小时学习韩语。

  “就是当你在广告牌上瞥见韩语,或者在人群里听到韩国人交谈时,发现自己能懂,就像在旷野发现了一朵认识的花。”

  先去把韩语课的作业做完吧,马上要期中考试了,她说。作业是写两篇作文,一篇写去过的三个旅行地,一篇写未来最想去的地方。

href=""

搜索